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領導的潔凈室技術委員會ISO/TC209所編寫的國際標準ISO14644“潔凈室及相關受控環境”的第一篇中,關于潔凈室的定義是這樣敘述的:潔凈室是“懸浮顆粒濃度受控的房間,該房間的建造和使用方法使得進入室內的及室內產生的和滯留的顆粒物最少,同時室內的溫度、濕度和壓力等相關參數也按需要受控。”這也就是說潔凈室或潔凈區的實質是“空氣中懸浮顆粒物受控的空間。”對于一個按需要與標準建成的潔凈室(區)既是一個“受控環境”或空間,其“受控”的狀態或效果就必須通過檢測、監測予以檢驗,同時也必然需要一整套運行管理的方法,以維持需要受控環境的各項參數與指標。
正是為了保證潔凈室(區)這樣一個特殊的受控環境或空間符合生產或科研的需要,達到設計的目標,在國際、國內的相關標準、規范和指南中制定了一系列有關潔凈室(區)檢測、監測及運行管理的方法和規章,這些文獻既是指導與規范進行此項工作的理論依據,同時也是實施具體工作的指南。因此理解、熟悉這些文獻十分必要;除此而外了解、掌握相關的檢測儀器、儀表的功能、檢測的方法、步驟以及測量數據的歸納整理與檢測報告的規范化。
一、潔凈室檢測的類別
潔凈室作為一個“受控環境”,具有不同于其他建筑工程的特點,盡管任何建筑工程都包括設計、交竣、日常維修等環節,而對于“受控環境”而言,特別是對潔凈室,其設計與建設固然同樣重要,但從某個角度來看,它只是提供了基本的“硬件”。“硬件”的性能是否適用,則需要通過調試、檢測和綜合評價予以確認,絕不可草率行事,匆匆投入正常運營,更重要的是還要建立一整套運行管理機制等“軟件”,來保障其“受控”狀態的持續。
潔凈室的核心技術應包括:
潔凈室的設計與建造
潔凈室的檢測與監測
潔凈室的運行與維護
這三部分有機的組合成一體,構成了完整的相互關聯的潔凈室技術。其架構與關聯見表1

二、潔凈室驗證/驗收檢測參數
室內送風量、系統總風量、室內排風量、靜壓差、截面平均風速、截面風速不均勻度、潔凈度級別、沉降菌、浮游菌、室內溫度、相對濕度、室溫(或相對濕度)波動范圍和區域溫差、室內噪聲級、室內倍頻程聲壓級、室內照度和照度均勻度、表面導靜電性能、自凈時間。特殊要求,微震動、電磁屏蔽.
由圖1可以清楚地看出,一個潔凈室的建成和持續工作首先是根據建設方從生產、科研對潔凈室(區)的需要出發,按照現行的國際、國內規范的約束與建議,科學地進行潔凈室工程的設計。其主要內容有:
合理布置工藝流程和建筑平面;
選擇滿足潔凈室特點的建筑構造與材料;
依據當時當地的能源供應背景,選定可靠和經濟的動力及冷、熱源;
劃分和布置空調凈化及排風系統;
選擇相應的空調凈化通風設備……
無論是新建或是重新改造潔凈室,都應依照相關標準、規范,有關潔凈室施工驗收的要求建造潔凈室及其相應的配套設施,這是潔凈室的基礎與硬件的實施階段。
當潔凈室施工結束后,面臨的問題是建設方、承包商、工程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如何共同檢驗并認定潔凈室的設計,施工質量是否符合建設方的需求?為此,按照慣例要對潔凈室”進行“工程驗收”。工程驗收一般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個階段是竣工驗收;
第二個階段是潔凈室綜合性能評價;
此外,對于一個正常使用中的潔凈室為確保其始終處于設計所要求的“受控狀態”,就必須進行定期或連續的監測,以考核潔凈室的相關技術參數,判定其是否符合規定的“受控狀態”。與其相關的一整套運行管理與體系,則是保障受控環境持續正常運營的“軟件”。